露天展示

露天展示

  • 복사
  • 해당 서브 사이트명 qr코드

    모바일로 QR코드를 스캔하면
    이 페이지로 바로 접속 할 수있습니다.

露天展示

骊州博物馆露天展区展示来自获赠或收集散落在骊州各地的石雕。代表文物有文石人、石碾等石头结构物,以及白云李圭报文学碑、牧隐李穑时调碑和墨史柳周铉学碑等。这里为市民提供了多种历史看点,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教育场所,让人们对曾经不为人知的石雕产生兴趣。

代表展示文物

牧隐李穑时调碑

牧隐李穑时调碑

高丽末期大学家牧隐李穑(1328~1396)的时调碑。是现代骊州著名汉学家兼李穑后代李贤求为纪念李穑逝世600周年而造。时调碑被制成黄布帆船的形状,造型感优秀。帆船的正面写有李穑所著时调,背面在青瓷板上概述了李穑的生平事迹。石雕由洪基杓负责,瓷板由李尚珪负责,两个人于1996年10月30日在骊州郡乡土史料馆(现在骊州博物馆)的露天展区建立。

白云李奎报文学碑

白云李奎报文学碑

这是为纪念高丽时代的大文豪白云李圭报(1168~1241)而建成的龟趺螭首形式的文学碑。黑石的正面刻有“白云居士李奎报先生文学碑”等几个大字,背面刻有学术院会员兼民族文化推进会会长李佑成所著的碑文,还有碑文是被晋阳后人河汉植所刻的。1996年,骊州市郡文学碑建立推进委员会在骊州李氏文順公派大宗会的赞助下设立了骊州郡乡土史料馆(现骊州博物馆)的露天展区。

默史柳周铉文学碑

默史柳周铉文学碑

它是出身于骊州的代表性现代小说家柳周铉(1921~1982,号默史)的文学石碑。石碑背面刻有由具常(注:韩国诗人)所著,元仲植所书写的柳周铉生平。1996年应骊州郡人民的意愿,建立在骊州郡乡土史料馆。

童子石 (Little Boy Stone Statue )

童子石 (Little Boy Stone Statue )

采用花岗岩制成的两座童子石,童子的双手恭顺地搭在一起。是在骊州郡乡土史料馆(现骊州博物馆)的校理地区进行地表调查的过程中发掘的。从童子身上的柔和衣褶线条可推测,两座童子石雕刻于朝鲜宣祖代前后。

文石人(Civil Official Stone Statue)

文石人(Civil Official Stone Statue)

这块文石人曾经位于骊州市下巨洞闵景爀墓下的废庙前,头部带有朝鲜中期很流行的纱帽冠带,身着公服。

香炉石(Incense Pedestal)

香炉石(Incense Pedestal)

香炉石是在坟前祭祀时放香炉的石头。
香可以通过散发气味来净化不好的空气,驱赶昆虫或去除厄运。因此,人们往往在坟墓的床石前放置香炉石。
该香炉石的案桌纹样保留较为完好。

走鱼寺地就岩堂大师静如僧塔(Stone Stupa of Great Master Chwiamdang)

走鱼寺地就岩堂大师静如僧塔(Stone Stupa of Great Master Chwiamdang)

1997年于骊州市山北面下品2里走鱼寺地发掘的文物,就是岩堂大师静如的僧塔。建立年代不详,1997年由骊州郡文化公报室清理后转移到乡土史料馆展示,现在安放于骊州博物馆的露天展区。走鱼寺是1779年(正祖3年)权哲身与丁若铨等弟子停留并讲授天主教的地方,是韩国天主教的发祥地,在教会史和民族史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僧塔(Stone Stupa)

僧塔(Stone Stupa)

安放僧侣舍利或遗骨的塔,被称为浮屠。从统一新罗时期到高丽时代流行八角圆堂形,从高丽时代末期到朝鲜时代初期流行石钟形僧塔。另外,朝鲜时代的僧塔普遍呈现出塔身加宽为鼓形,基座和塔顶加厚,雕刻装饰变粗大的特点。此后,塔身的形状变形为球形,塔顶屋檐末端处理为垂直的断面,塔顶缩窄、加高。该僧塔的基座为莲花座,其中的莲花纹饰、塔顶石的雕刻形式都保留得较为完好。

高达寺地发掘龙头(Dragon Head at Godalsa Temple Site)

高达寺地发掘龙头(Dragon Head at Godalsa Temple Site)

该文物是在高达寺地地表清理过程中发掘出来的。文物呈现出龙头的形状,至今还不可知这是何种结构物的龙头部分。

井上石(Well)

井上石(Well)

从古代起井就成为人们获取水的代表性的人工设施。,根据井壁的材质可分为木井、石井、陶井。经过考古发现,古代的水井大部分是石头构造的石井。 井上石是水井入口处最中央的石块,该文物是将石块雕刻为井字的形状。

石碾(Millstones worked by ox)

石碾(Millstones worked by ox)

它是用牛产的动力来碾碎谷物的农业器具,是在康川面赤今里和加南邑心石里曾经使用过的石碾。